太行山绵延千里不绝,自北往南纵贯于华北和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人文地理标志之一。在上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太行山孕育了源渊流长的历史人文底蕴。在近代百年太行儿女跟着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太行上下,求解放、谋幸福迎来新中国成立;如果说愚公移山是古代太行神话传奇,那太行山上的红旗渠和跃峰渠两大现代水利工程建造可谓是现实版的中华英雄史诗。太行山又带给中国人民新的更加丰富的太行精神内涵和意义,是我国民族精神建设特有的精神意义载体。太行山是大自然的丰碑,也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汉代《河图》有书云:“太行,天下之脊。”太行山不仅是一条雄踞中国北方的广阔山脉,也是一条几千年来融汇华夏文明与民族精神的魂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均在此诞生,也是华夏儿女的祖先孕育之地。韩愈《送董邵南序》有诗云:“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燕赵太行自古便英雄辈出,有着诸多名垂青史的豪杰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太行山,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大刀阔斧地开展根据地工作,与太行区地方党组织结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迅速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出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利益展现出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太行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侠骨柔情的太行儿女们在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忠肝义胆的英豪之歌,红旗渠和跃峰渠就是新的历史篇章。
何家骢:
河北省深泽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篆刻、摄影等。2005年以来八次进藏,五次到藏区采风,后又到新疆、山西、内蒙、涉县、云南、贵州、湖南、恩和等多地写生。
2008 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2011年随邯郸书协到欧洲七国采风,并参加邯郸书协与西班牙书协联合举办的《欧洲·邯郸书法联展》,2016年1月举办《雪域墨缘·何家骢国画作品展》,2019年1月举办《何家骢钢笔写生作品展》。
现为邯郸市画院副院长、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邯郸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邯郸韩玉臣美术馆执行馆长。
“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充盈于斯。”画家何家骢先生曾说:“太行儿女对太行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它柔软而又深情。” 他数年间多次外出赴太行写生,以太行风情为题,挥洒着水墨丹青。此次参展“那山那水——太行儿女画太行•邯郸2023”的作品就是何家骢先生今年6月份写生收获的集中展示。他再现了自然,对景造意,写山真骨。一幅幅作品虽尺幅不大,但笔墨并重、气势雄强、豪壮苍凉。饱含了他对太行精神的秉承和凝聚,更是对千年传承而来的北派山水风格的诠释。
此次展览位于邯郸美术馆一层,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
写 生 作 品 赏 析
山村广场 70×48cm 2022年
太行庙儿洼 64×45cm 2022年
粮食 48×40cm 2022年
山里人家 68×45cm 2022年
山里人家 40×48cm 2022年

太行写生 52.5×39cm 2023年

太行写生 52.5×39cm 2023年

太行写生 52.5×39cm 2023年

太行写生 52.5×39cm 2023年

太行写生 52.5×39cm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