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太行山脉,暮云低垂,山风寒凉,偶有金色霞光,絮雪飘飞。变幻间,仰俯皆是景,尽显太行山麓的秀美巍峨,吸引了无数美术爱好者来此创作、写生。
11月15日至27日,邯郸韩玉臣美术馆执行馆长何家骢再次随同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韩玉臣先生一行七人深入山西太行山腹地写生,于一缕清墨,一尺素宣中描绘冬日太行的诗情画意。
写生地神龙湾位于晋豫边界的太行脚下,绝壁栈道、飞瀑流泉,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11月的神龙湾,已没有了往日的苍翠绮丽,零下四、五度的室外温度,调墨的水结成薄冰,拿画笔的手也冻得失去知觉,但能够面对大自然写生,何馆长的内心充满了激情。
此次写生,何馆长着意冬天山景的描绘。写意画不但考验画家的功力,也最能抒发画家的情感。水墨交融间,何馆长创作了18幅饱含深情的写生作品。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为了用国画表现出“日照金山”“太行人家”等不同景象的境界,何馆长“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心中将山石、树木、房屋反复筛选、重组,再用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将心中画面与实景相融合。这样既反映出物象特征,又体现出国画的笔墨精神。他把高山、矮房、树木、杂草等元素揉在一起,在矛盾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在取舍中谋趣味,体现出中国画的艺术哲理。
“平远、高远、深远”是国画山水的主要构图方式。何馆长借鉴古代山水画大师倪瓒、范宽、王蒙的表现技法,用写意的笔法表现出太行山的磅礴气势和深幽意境。他的画作尺幅不大,却在大开大合中给观者以宽广的视觉效果。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一定要骨法用笔、即书法用笔,何馆长书法功底深厚,笔法遒劲,凝重老辣、虚实相生,因而表现出了山石的肌理变化,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他丰富多变的墨色就像跳动的音符一样富有节奏,构成一曲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何馆长写生时激动的情感与脉搏。
艺术之道,路途遥远。何家骢以写生创作吟咏太行四时之景,将胸中豪情挥洒笔端。多年积累的写生经验和对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令他的画作迸发出令人感动的生机与活力。
—部分写生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