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河北的一个非职业画家,能够有机会在中国最高的艺术教育殿堂——中央美院,与各位专家教授共同探讨油画的推广普及,可谓是机会难得。
《画相》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的一些朋友问我,怎么客串当了主讲人?为什么选择油画这个主题?借此机会,讲一下我的思考和认知。
“画相”节目在央美举办研讨会
中国油画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经过中国油画人百年的努力,有了特有的东方元素和中国的气派。
百年的浸染、熏陶,人们对油画的了解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也有很大差距。
2013年,我在巴黎卢浮宫北侧的莱斯皇家装饰艺术馆,举办个人的画展时,抽遐逛艺术品商店,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在买德加的雕塑《14岁的小舞女》。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买德加这个雕塑?”小孩说:“这个雕塑的舞女叫玛丽,是芭蕾舞培训学校的小老鼠。”然后,他又讲了雕塑后面的故事,而且讲的非常的详细,这让我很吃惊。我就想,如果把这个雕塑放到中国,不问搞美术的而问普遍的百姓,恐怕一百个人中,会有九十九个人不知道。
除了美术知识以外,在对艺术的理解,情感的体味,心灵的共鸣等方面差距更明显。国外人看油画会掉眼泪,会激动地浑身颤抖。而我们的观众大多都是跑马看花,看稀罕,凑热闹。
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在哪里?
当然首先是大环境、大背景、经济状况的不同。欧洲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早了300年,“衣食足而知礼仪”。再有就是审美习惯、文化素质、社会氛围等等。
对欧洲油画的了解上应该说更是天壤之别。一幅名画摆在面前,我们是匆匆而过,到此一游拍张照。而许多欧洲的普通观众,会拿着本写感想,会拿着放大镜看细节。
经过分析思考,找到了其中的缘由。欧洲油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中国的观众大多不清楚。欧洲的油画主要反映是宗教、希腊神话、帝王贵胄的宫廷生活等题材。一个维纳斯有上千个不同的画面表现和解读。一个普罗米修斯是美术创作永恒的题材,但中国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普罗米修斯,更不会知道是他给人类送的火种。
再有是对画家不熟悉,况且外国人的名字长,又不好记,什么波提切利、德洛克洛瓦、克拉姆斯柯依。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文化有了自信。但是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艺术的修养,是摆在中国人面前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把欧洲最高雅的艺术——油画,以经典作品为范例,来分析画家创作的艰难,讲画面背后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通过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人性本质和审美观念,从而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提升,太有必要了。由此才有了《画相》这个节目。
油画是视觉艺术,是美的享受。以一幅油画为载体,讲者有蓝本、有依托、有情节;听者有视觉享受、有心理感应,容易引起共鸣。
画家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潇洒、浪漫、特立独行,容易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从画家讲起,会在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同时,又让其从中悟出诸多的道理。
既然是讲绘画,肯定还要讲专业语言,讲绘画个性。但是专业毕竟是小众,更多的是普通观众,需要讲更广泛的审美。既讲专业知识,更多讲人生哲理,这样就能雅俗共赏。
艺术普及提高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做大量的扎实的工作。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拥有财富不一定是贵族。贵族需要三代人的脱胎换骨”。如何脱胎换骨,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艺术气质。培养艺术的气质需要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做起。正因为这样,我受邀当了《画相》的主讲人。
接受这个角色,压力很大,使命光荣,但同时又充满信心。1968年,文革时我因画伟人像接触油画。1972年在中央美院李桦老师指导下学素描,在苏高礼老师指导下学油画的写生。1978年又拜著名油画家张文新为师,彼此延续了40多年的师生之谊。我到藏区采风写生20余次。2017年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做过个人油画展,还在欧洲许多国家举办过展览。我想这个艺术经历和积淀,给普通观众将油画,自己专业知识应该够了。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学校,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本人经历坎坷复杂,14岁曾被批斗游街,体会了什么是政治的残酷,什么是世态炎凉。16岁进工厂,搬石头当苦力。而后又两次与中央美院擦肩而过,原因是政审不过。创业32年,使企业由几百人到26000人。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平台上,参政议政15年。这所有的经历,使我对官员、对艺术家、对文人、对企业家、对打工仔、对农民都有过不同的接触,理解他们的思维、观念、痛苦和诉求。
我喜欢看书,读了不少美术史和美术家传记,参观过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还瞻仰过不少艺术家的故居,有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和感性认识。对许多世界名画和艺术大师,不是盲人摸象,更不是道听途说。
再有就是我讲话和录像上镜的经验。1983年和1984年,我给一所中专学校讲过一学期美学课,给单位职工讲过十几场近代史。在企业老板和人大代表的岗位上,接受过数十次不同级别的电视采访等等。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企业创办了6300㎡的美术馆,其中19世纪欧洲油画的收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国内首位。经常看柯罗、莱尔米特、杜米埃、戈雅等大家的真迹,受益匪浅。
正因为有了这些底气,我才客串了一把《画相》的主讲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画相》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毕竟是客串,跟大家、名嘴相比有很多的不足。手势过多,少了平和自然;语词重复,尚需补文学的修养课;过于正统,应该增加诙谐幽默的味道;表达欠准,一些术语还需要认真推敲。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我将以此为动力,进一步锤练、提高,并承望得到各位专家批评赐教。
“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用毛主席老人家的名言以自勉。我相信明天阳光会更灿烂,明天的前景会更美好!
(韩玉臣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召开的“雅俗之间—油画文化推广普及创新形式思考研讨会”上的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