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都是红,红背板,红地毯,再加上每人一个红围脖把会场衬得非常的光彩,非常的漂亮,非常的年轻。
“何家骢钢笔速写展”开幕,没有请官员站台,也没有请同事助威,却把自己一块下乡的知青请到了这里,采取了看照片,忆乡情,共同回顾那一段难忘的知青经历的特殊方式,可谓别有新意。这个开幕式会让所有参加的人永远铭记,也会让更多的人通过今天微信的发送,了解这个展览,认知不忘初心、不忘知青之情的何家骢。
知青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在全世界也是一个独有的词汇。
从1968年到1978年,10年中国共有1700万知青,满怀豪情,热血沸腾地到了广阔天地,从而有了这一代人的特殊感情和难忘的经历。知青相会就跟战友相聚、同学相聚一个道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那些聚会,更有内涵,更有感慨,更有意义。
庆幸的是本人没有下乡,但是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都是知青,我也曾数次到他们下乡的知青点儿去探望,帮助村里边写黑板报刷标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与何家骢闲聊,通过看文学作品,通过《蹉跎岁月》、《年轮》、《今夜有暴风雨》、《血色黄昏》等电视剧,让我深切认识了1700万知青的经历、痛苦和追求。
风华正茂正值十六七岁,不谙世事,领袖一声号令把人扔在了农村,从历史前进的列车中甩了出来,是不幸,更是悲哀。在中国那个年代农村最苦,农民地位最低。本应是十六七岁读书的年龄,本应是长身体的阶段,本应是充满了幻想的美好时光,却在喂猪、在收割、在犁地、甚至在掏粪。那种落差不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心灵的煎熬。在这么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时期,很多人沉沦,很多人放弃,很多人在期盼何时能回城,何时能重新走进学知识的殿堂。然而那时,每一个知青的命运不是能自己左右的,你不得不接受现实对你的磨难和考验。
在这个环境下,默默的学习,有些人坚持读书,最后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有的人在村里练字、办板报、学画画,修炼完善着自己,何家骢就算其中的一位。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一批专门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家、画家,作家有张抗抗、梁晓声、老鬼等,画家有陈丹青、李斌、刘柏荣、许江等等。在邯郸知青里也有一个画家,何家骢也!
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停地修理地球,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无疑是折磨是痛苦。你说你再伟大,每天要干活,你不干还不行。何家骢就在这每天劳作当中体会了什么是坚强,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性格,形成了持之以恒的习惯。家骢跟我去过多次藏区,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甘南草卡村,他忍受着喘息困难,头晕目眩,吃饭难咽,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等困难,坚持每天画画。我比家骢年长几岁,自认为能吃苦,够坚强,但一比较,家骢比我还坚强。早晨七点钟起床,准备开始画画,一看家骢冒着寒风,披着霜花已从外面回来了,说:“韩总你看,我又画了一张。”傍晚,画了一天油画的我早早收场,他还在外面没回来,走门串户,画牧民,画村舍。就是在这一次次坚强当中,几年下来,他画了一千多幅钢笔写生,从中筛选了99幅,才有了今天的展览。
我跟家骢还有一个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家骢说“我是富农子弟”,我说“我是国民党反革命的儿子”。那个年代出身不好就像一座大山,压着你大气不敢出,大话不敢讲,还可能随时被审查。现在说起来是笑话,给你子女孙辈讲,他们会摇头,“可能吗?”正因为这么一个特定的背景,家骢学会了什么?隐忍。忍着冷嘲热讽,忍着政治压力,忍着同学们的不理解,忍着青春的骚动,忍着想上二楼女知青房间坐坐而不敢去。每个人都有青春,都有过青春的骚动。看过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会有同样的体会。这种隐忍使他有了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
家骢没有上过美院,我记得1980年,公司一位老科长拿着几幅画让我看,说有个年轻人喜欢画画,能不能当美工?我一看还可以。这个年轻人是何家骢,就在我的点头下,他当了美工,走上了从艺的道路。后来家骢给我讲那几幅画是借的,善意的捣鬼。我说本人也捣过鬼,16岁参加工作时眼睛不好,就死背视力表。高考考上了,怕体检不合格,再背视力表。
家骢还是个有心人。1985年,我带着公司美工到北戴河、承德写生,同去的好多美工,因为没有绘画基础,每天就玩闹、打牌、喝酒,只有何家骢默默地站在我后面看我画画,偷偷的拿起笔来练习。1986年的张家界写生他同样如此。坚持了多年,他的画便由生疏到老练,由不准确到敢于肯定,由拿不成个到成了作品,由一般的作品到今天举办的展览。
家骢经常到下乡的知青点施庄去,还受施庄支部书记之托找我写施庄文化广场和电影院的招牌。他还经常不断参加并组织施庄知青的聚会。两年前他在这里举办国画展,来了好多知青捧场,有写诗的,有送花的,还有主动要求帮忙的。今天举办钢笔写生展,又来了这么多知青,还有艺术界的朋友,以及当了河北省统计局局长的洪波老弟,不叫局长叫老弟,因为我跟他哥是哥们,另外还有北京、大连、三亚等千里之遥的祝贺。
一个人工作几十年,一般人交往相对有限,算来算去也只有几十人或几百人。家骢举办展览屡屡有朋友捧场,今天又有带着红围脖的知青助威,说明他人缘好!有一句名人讲“友谊的基础是慷慨。”我想想再补充一句比较好“慷慨的前提是善良。有了善良,才有慷慨,有了善良才有朋友。”在我们单位何家骢有个外号,老好人儿。无论朋友要他帮忙,还是同事找他写字,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向他求画,他都是有求必应,尽自己所能帮助所有的人。正因为善良才有了朋友,才有了艺术的成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朋友多了路好走。
经历是财富不是痛苦。家骢在施庄四年半的知青生活收获多多。60岁对绝大多数人已经退休终老。在座的不少知青的生活是喝酒打牌,跳广场舞,照看孙辈。但是60岁对一个画家来说,正值当年。生活的积累,经验的收获,感悟的加深,灵感的迸发,到了创作的高峰,家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我们期待着家骢再过几年给我们一个新的惊喜,给再座的一个更精彩的亮相,给施庄的知青再一次相聚的机会,也给作为家骢领导的我再一次现场演讲的可能。
(何家骢钢笔写生展开幕暨施庄下乡知青45周年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