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海江老师对精微素描的形成以及思考讲的既简单又深刻,颠覆了我们对素描的传统认识,颠覆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素描教学程序。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对现在美院素描教学现状不太清楚,也不甚了解。但有一个社会现象是清楚的。我到一个城市去,首选的地方是书店,逛书店再首选的是美术书籍的柜台,会翻看一些素描方面的美术书。近几年越翻感觉越不舒服,一大片全是应试教育考试的教材。再把教材翻开看,得出一个基本的概念——程序化、呆板,是没有生机的素描。偶尔会发现一两个好的素描集就非常地惊喜,比方说台湾的画家冉茂芹。广西美术出版社最早出版了他一本素描头像集,我看完之后很激动,那种生动,那种结构理解,那种取舍的处理,包括特有线条的表现,跟我们所见到的国内的素描书籍相比水平高了太多。再往后只要逛书店,肯定先要看看有没有冉茂芹的画册。当然更为传统的素描如:拉斐尔、费申的,都会引起我对素描特定感情和兴趣。
“尽精微”素描全国巡展邯郸站研讨会
我说到这,在座的也许会认为这是应试的需要,上了大学以后就会好了。不是这样。因为我看到好多美院的学生画素描,没有认真看模特画,更多是看着照片画,看手机里的照片画。中国的素描水平,客观的历史看,不是进步,而是大踏步地退步。
前天上午我们在工程大学和同学一起观看苏高礼老师的作品介绍,尤其是他在俄罗斯列宾美院画的人物素描让所有人感动,那叫生动,那叫真实,那才是生命力。
客观上讲,我参观素描的展览,应该比在座的多。前年在法国巴黎,有一个达芬奇的素描手稿展,只有三、四百平米的展厅,上百件达芬奇的素描手稿,作品尺寸多数是16开或32开。就在这么一个斗方中,能够画一组人,每个画都画的很生动,那种功力,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去年我在英国伦敦“女王画廊”看了个伦勃朗素描展,无论是结构、人物组合还是空间处理,你就感觉到地道的不能再地道了。再看我们老一辈的画家,他们的那些素描到现在我们都奉为经典。
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怎么解决?是个难题,十个人都知道有问题,但十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到方法才能够解决问题。我觉得“尽精微”素描展,尤其是刚才海江的介绍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他讲了几个方面:
第一、怎么找到画素描的兴趣。画素描很单调,白纸,黑色,静物,哪怕摆个模特,她也是没有感情的、麻木的、僵化的东西。让素描动起来,有内容愿意画,有情感有激情画,这是画好的前提。通过找故事,学生自己熟悉的场景和物品,你就有了感情。画父亲的钱包,钱包里有你的生命,你肯定有激情。画一个剖腹产的母亲,那是孕育你的生命所在,你肯定有感情。有感情你才有动力,你才能画生动。
第二,探究结构关系。无论是素描还是油画最终表现的是结构的关系,天天拿手机拍照片,再画手机上照片的人,永远不能画生动,也不可能画生动。只有把结构烂熟于胸,了于指掌,才能够把结构画到位,哪怕是不看模特,也知道结构该怎样画。通过结构的剖析,让所有的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记得2015年12月,我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参观,阶梯教室里摆着头骨和全身的骨骼,学生画素描要先画骨骼、肌肉。我还见到建筑系的学生在大厅里画罗马柱。外国建筑的透视关系太复杂了,正是这种训练才有了对结构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手机上图片的翻版。海江抓住了素描的关键,就是对结构的理解。
第三,选择正确的方法。不同的物体如何去表现它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还需要专门的方法。画羽毛是什么方法,画球拍是什么线条,画任何东西都有它特有的手段。建筑学有专门的书籍,同样画树木,他会告诉你松树是什么线条,柏树什么走向,花朵是什么线条。房屋从古典,到现代,都有不同的排列组合。遗憾的是美术上到现在没有一本这样的书籍。很多学生就是因方法不对,才画的不生动。还是在列宾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室,大家都在画人体,国内一个艺术师范学校的访问学者,也和学生们一起画,我进去时不好意思让我看。但也没挡着,我一看造型没问题,结构比例也很准确,就是画得非常呆板。旁边是个女学生,画的非常生动,比较来比较去找到了原因,方法太单一,他完全是一点点蹭上去的。
第四,让学生明了只有心静才能做学问。为什么在素描中会出现不生动,结构不合理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在心不静。刚才开幕式上,海江讲到了“浮躁”二字,讲了三遍。他说就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静下来,去浮躁而心静,心静了才能专注,专注才能做学问。为什么画画的越来越差?根源是太浮躁,太急功近利。通过一张作品,六个星期,将近一千个小时,每天都在熬夜才能完成。这六个星期的训练,就是专注,它会对学生的未来直接产生影响。
海江通过这四种方式,特别是最后一条心静来破解素描的难题,因为浮躁是当下中国的普遍现象。浮躁的表现,听不下去,听不进去,往那一坐,无论什么事情,十个人九个人在看手机,这样的社会状态是很悲哀的。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引导社会风气的转变。站在这个高度来看今天展览的作品,我们会对海江的探索由衷的敬佩。这个展览,对我的心灵触动很大,在座的各位恐怕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尽精微而致广大,出自《礼记·中庸》。海江最后讲到:“尽精微的目的是实现致广大,你只有把事情做到极限,你才有心怀做大事,才能做大事。”这是因果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小苏老师受老苏老师多年的教导的结果吧。
(2018年6月17日,“尽精微”素描全国巡展邯郸站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