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新闻报道 | 视频资讯 | 名家来访 | 合作媒体

新闻报道

韩玉臣侗族和俄罗斯族风情的生动再现

  为了更多地刻画少数民族形象,描绘华夏多民族和谐的时代风貌,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韩玉臣,不畏艰辛先后深入新疆、内蒙、云南、贵州等地写生。2022年3月和7月,他又带领学生前往湖南通道和内蒙额尔古纳,历时30天创作了一大批表现侗族和俄罗斯族风情的作品。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因红军长征时在这里曾召开放弃北上转兵西进贵州的重要会议而闻名。侗族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侗寨木质阁楼造型精美,纯厚古朴。

  为了更好地反映侗族百姓这一特征,韩玉臣在横岭村随机找来5个身穿民族服装,手持芦笙和琵琶的村民,并排站在崎岖山路的栏杆前,通过他们高低错落的姿态,不同年龄形象的刻画,以135×230cm的大尺幅画面,塑造出侗家小乐队的真切感人的现实生活。

 

 
  为了多出作品,韩玉臣在每天下午画《侗族小乐队》的同时,上午或者是下雨天,便穿插画100×80cm的单个人物和草青水碧、油菜花黄的侗寨风光。短短的9天写生之旅,他完成大小6幅作品,可谓高效多产。
 

 
  地处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是清末民初因修建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而形成的特殊地缘现象。这里草原广袤,地迥天高,一排排木质板房错落有致,东正教的标志性建筑“洋葱头”穹顶金色光灿。

  豁达开朗,和融共助是俄罗斯族的天性。韩玉臣找来7个具有俄罗斯人形象特点的模特,以“洋葱顶”和一排板房为象征,或倚靠,或站立,或手持乐器,围绕在废旧的汽车桁架前,自然形成了俄罗斯一家人亲切相聚的感人场景。

 

 
  在之后的8天时间里,韩玉臣通过对脸部形象的精雕细刻,对服装、道具、建筑的高度概括对,完成了这幅135×230cm的大作。

  在此期间,韩玉臣走街串户,捕捉最能代表俄罗斯族性格特点的形象。《风琴手伊万》《大鼻子的孙德福》《喜戴苏联红军帽的铁柱》《颇具学者风范的李保贵》《靓仔与俄式马车》等写生作品,就是这样塑造的。除画人物外,韩玉臣还画了4幅反映当地山恋起伏,绿草如茵,木架高耸的风景画。
     
 
 

 

  艺术来自传播,经验需要共享。8月19日,邯郸韩玉臣美术馆39层展览大厅气氛热烈,百余位画家和艺术爱好者观赏了韩玉臣这批民族风情作品,聆听了韩玉臣这两次写生的经历和创作体会。与其同去的韩玉臣美术馆执行馆长何家聪、画友学生杨清波、吴桂平等也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写生心得。
 

打开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