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暖花开,雨润风清的宜人季节,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国家--摩洛哥。
摩洛哥地处非洲欧洲的接壤处,大西洋地中海的十字路口,十几年前,因为一部电影《卡萨布拉卡》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非得一去的愿望。三年前的“阿拉伯之春”也就是中国所说的“茉莉花革命”,同处在一个区域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发生了突变。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和41年的卡扎菲政权轰然倒塌,而摩洛哥却安然无恙,这无疑让我有了进一步想了解这个国家的冲动。
随着这个代表团我们从法国来到这个神秘的值得品读的国家,短短三天走了三个不同的城市。跑马看花,时间短暂,然而就在短暂的有限时间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卡萨布兰卡的海滩上,面对着大西洋的波涛,我脑海里出现了摩洛哥狭长的地图,大西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一个国家有着几百公里的海岸线,横跨了七八个纬度,物华天宝,风调雨顺,可谓是真主给这个地方以厚爱。
我们游览了几个城市,昨天在菲斯,看到了几千年风霜中仍然高耸的的古老的城墙,辉煌依旧的王宫,不由的联想起这个国家上千年的历史和光荣。在街上,我们看到了不少身穿制服的警察在维持治安,指挥交通,疏散人流,解答百姓的询,认真热情。窥一斑而见全豹,警察就是这个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的折射。由警察我又想到了突尼斯的巨变,缘因城管的粗暴执法导致了一个摊贩的自焚死亡,引发了暴乱,想到了埃及因为警察的无作为,小事变成了大祸。而摩洛哥警察的形象,国家公务员的形象让我记忆深刻。
在街头巷尾,看到无论是做生意的摊贩,卖水的小伙子,闲逛的游人,都彬彬有礼,礼貌有加。从他们穿着的不同服饰,折射出摩洛哥文化的包容。因为我去过一些伊斯兰教的国家,阿联酋、沙特、土耳其、等。与之相比,摩洛哥具有了包容多种文化的内涵。是典型的欧洲非洲文化的融合。
短短的几天我们听导游在详细的介绍摩洛哥。导游来自中国,短短几年对摩洛哥有了很好的印象。她介绍从国王到政府的大臣们频频的深入社区了解民情,体现了爱民勤政。刚才又看了新闻短片,听了部长们的介绍,让我对摩洛哥由神往而升华想在这里投资和发展。
中国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以近60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适应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卓越的变化,不同城市都有了让人瞩目的亮点。
我来自离首都北京南部430公里的河北的一个城市邯郸。邯郸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我从事着商贸行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企业得到了一些发展,现在具有零售、商业地产、金融等不同的业态,年销售收入近百亿。为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有到国外发展的愿望,目前正在寻找未来的落脚点。刚才我们大使先生讲,摩洛哥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我想,把落脚点放在摩洛哥恰当其时。
中国在几千的发展当中有着灿烂的文化,唐朝著名的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形容尽管我们相隔万里,但是我们会成为知己的朋友。我相信,通过我们这次考察,加强理解,我们与摩洛哥的企业会成为相知的朋友。
借此机会我也把我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幅书法送给部长先生。